赊销是信用销售的俗称,民间赊销的存在以人情为基础,而中国是非常注重人情关系的国家,这也激发了商品的快速流通,巩固了买卖关系。可是在诚信的表象下,法治和契约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也同时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导致了诸多尴尬又令人烦心的矛盾纠纷。最近,西安区人民法院就收到了一起彩票款收不回来的案件。
市民L先生经营一家彩票站,2019年年初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据L先生回忆,这位彩民小Y当时是一边玩手游,一边要求打彩票,价格还不低。因为平时都是先收款再出票,所以L先生一开始也没有同意。但是被对方一再催促并承诺游戏结束会立刻通过手机付款后,L先生为了避免得罪这位“豪爽”的客户,脑子一热还是先为他出了票。就是这样的一次不常规交易模式开启了接下来L先生的“讨债之旅”:小Y 先是扫码付款,显示余额不足, L先生又跟随他去银行取现,发现卡里无余额,当晚又和小Y去了他父亲老Y的家里,同样也是没有收回余款,只要到了一张欠条。时隔三年,期间不断向小Y催款但是得到的都是“手头紧、再等等”的答复。
其实,我国彩票管理条例为确保钱款安全,明令要求彩票代销者不得以赊销或信用方式销售彩票。只要遵守规则,就会避免L先生和小Y这样不必要的纠纷。L先生“出圈”|的行为存在风险,一是彩票离手后,事态的良性发展只能寄托于小Y是个讲诚信的五好公民,显然小Y并不是;二是如果日后中大奖了,又将考验人性,有可能引发奖金归属的纠纷。
为了此类事件不再重演,法官提醒各位彩民,中国彩票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是赌博的工具,购彩前要衡量自己的财务状况,不要抱有赌徒心理,以中大奖的心态来弥补买彩票的支出,避免因无节制购彩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法院生效判决后依然躲债,后续等待小Y的将是上榜失信人黑名单,如果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将处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彩票站点应当严格执行彩票管理条例,概不赊账,不仅是保护自己的钱款安全,也可以使自己免于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