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及时回应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司法新需求,探索“互联网+”纠纷解决机制,全面落实牡丹江中院调研精神,5月21日下午,牡丹江市西安区人民法院以“科技助力审判”为主题,围绕智审系统、司法文书纠错系统、电子送达平台等系统的应用,召开智审系统深度应用推进培训会。会议由西安区法院常务副院长李长河主持,审管办主任、网管进行培训,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参加会议。
会上,李长河副院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建设。随着智慧法院建设全面提速,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愈发深度融合,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全国法院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不断完善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推动诉讼服务和审判辅助智能化,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我们必须要紧跟上级法院的脚步,紧跟科技的脚步,将“互联网+”与审判结合,真正应用到法官办案的每一个环节。得益于信息化建设,智审系统、司法文书纠错系统、电子送达平台三者的“重磅”上线,能够减少审判人员的工作量,让审判人员及当事人充分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便捷高效,为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减负”。
李长河副院长强调,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必须要与时俱进,熟悉掌握智审系统、司法文书纠错、电子送达等系统的应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够全面提升审判质效,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培训会上,参训的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都全神贯注,通过课堂讲解、操作演示、模拟实操,不断加深熟练度,巩固学习成果,并进行了随堂考试,会后各位员额法官和法官助理又进行了学习交流,培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民二庭法官魏丹丹表示:“今天学习了电子送达、智审系统和文书纠错,受益匪浅,尤其是智审系统,极大地缩短了文书制作、查找案例和法律法规的时间,说明这几年数字法院的发展对提高审判工作质效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我将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数字法院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民二庭法官于杰说:“通过学习电子送达,我知道了可以直接将起诉状、传票等诉讼材料直接通过办案系统送达给双方当事人的方法,这种办法快捷简单,规避了与当事人过多接触而导致疫情扩散的风险,也节省了法官在送达上的时间,智能审判系统包含文书编辑与提供类似案件审理的功能,帮助法官快速草拟文书,避免法官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状况,也提供法官审理案件思路,提高办案效率,避免错案发生,降低上诉率。文书纠错系统能够将法官不易发现的错误纠正出来,节省审核文书时间,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上述智能辅助审判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功效,压缩审判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利用在提高专业知识上。”
审监庭法官助理郭健说:“通过本次培训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手段的运用对于促进审判工作提档升级的重要作用。智能审判技术的运用对于促进提高审判效率和案件审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努力提高审判业务技能。”
民一庭法官助理于佳谈到:“电子送达,能够有效的引导当事人参与诉讼,并提高案件审理程序的快速有序进行。电子送达减少了传统送达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提升了审执效率。文书纠错及智能办案系统,为裁判文书上网提供了质量保障。”
民一庭法官助理齐文博表示:“电子送达、文书纠错系统以及智能办案的应用有助于法官可以高效的制作、送达文书,为法官和助理“减负”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提高了审判效率。智能办案系统推送关联案件、推送法规条文及类案信息、辅助生成司法文书。极大的方便了办案法官对于案件的处理。电子送达、远程庭审、文书纠错系统以及智能办案的应用是智慧法院建设的重要组成环节。”
智慧法院建设的飞速发展,映照着人民法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西安区法院将持续深入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将信息技术与司法规律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审判工作质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