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司法为民的征程中,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始终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司法执行工作深度融合,用行动诠释“司法为民”的初心,以温情传递法治力量。今年以来,执行干警以“钉钉子”精神破解执行难题,以“螺丝钉”姿态扎根群众需求,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奉献故事。
为民解忧显担当,脚步丈量民情,初心化解难题
“群众的事再小,也要当作大事办。”这是西安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刘军时常叮嘱执行干警的一句话。在一件退赔案件中,案款虽已到位,但因被害人失联,让执行陷入僵局。干警们通过翻阅公安卷宗、走访被害人小区均无果后,积极联动社区网格和派出所,最终在公安机关协助下将退赔款送到被害人手中。这一路的奔波,是对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精神的生动实践。
创新破局见智慧,以柔克刚解纷争,善意执行显温度。
面对复杂案件,执行干警既坚持法律刚性,又注重柔性化解。在买卖合同纠纷案中,当发现被执行人赵某虽无履行能力但享有未到期债权时,执行干警创新引入“第三人代为履行”机制,既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又为被执行人解困;在夫妻共有房屋腾退案中,面对两位老人的积怨,执行干警化身“调解员”,用耐心沟通促成和解,既守护了老人的安居权益,又消弭了亲情裂痕。这些举措正是对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时代诠释。
锲而不舍守正义,风雪无阻寻线索,司法温情暖人心。
在韩某与许某借款合同纠纷案中,面对被执行人年迈多病、无财产可执行的困境,执行干警们没有机械办案,而是多次走访调查,发现其在酒店打更的收入后,既依法扣划执行款,又为其预留必要生活费;王某与刘某纠纷案中,执行干警抓住春节返乡时机,连续蹲守、多方协调,最终促成被执行人一次性履行义务。干警们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让群众感受到“法律不冷,执行有温”。
传承“锋”火聚合力,以行动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
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将雷锋精神融入血脉,在办案之余走进社区和村屯,践行西安区人民法院组织开展的“一社区一法官、一村屯一法官”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工作,在服务中推行“执行联络卡”,24小时回应群众诉求。这些举措让“司法为民”不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行动、摸得着的温暖。
“把群众的事办实,把实办的事办暖”——这是西安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对雷锋精神的铿锵回答。接下来,西安区人民法院将继续以“锋”为炬,在破解执行难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用司法温度温暖民心,以法治力量守护公平正义,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司法实践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审:刘军
二审:佟波
三审:毕丹宁
编辑:吴雪萌